【銀翼殺手】科技廢墟中的孤寂靈魂



 

文:半瓶醋

【銀翼殺手】的原著,是菲利浦狄克在1968年的小說【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?】,小說中描述了一個逐漸廢墟化的地球,在這個世界當中,大部分的動物都已經絕種,人類開始大量移民到外星,留下來的人大部分都是無法通過檢驗的人,而這個世界的文化裡,每個人都應該要擁有一隻真的動物,然而,真的動物在這個世界當中相當珍貴,因此大部分的人所飼養的動物多半是偽裝的電子動物。

而這個世界不但有假的動物,也有假的人,仿生人(android)被製造出來為人類服務,然而,總是會有仿生人逃走,主角戴克是一個專門抓捕仿生人的賞金獵人,在追捕仿生人的過程當中,他漸漸的對自己的存在意義感到疑惑。

這本小說在出版之後,電影版權被輾轉變賣,到了1977年,漢普頓芬期寫的劇本被製片麥可迪利選上,並且取用了另一本科幻小說的書名【The bladerunner】當作片名,並且找上了雷利史考特來執導,雷利史考特一開始回絕了這個工作,然而過了一陣子之後,雷利史考特因為原訂由他執導的【沙丘魔堡】拖延過久而離開,而他的兄長也在當時過世,使得他對這個黑暗的故事產生了共鳴,就這樣,雷利史考特加入了【銀翼殺手】的製作陣容。



雷利史考特與菲利浦狄克,菲利浦狄克一開始對於自己的作品改編成電影並沒有信心,直到看到【銀翼殺手】的毛片之後才改變了想法。


1982年,【銀翼殺手】上映,初期的評價與票房都相當的慘,直到十年後,在錄影帶發行之後,才慢慢的獲得口碑,雷利史考特在1992年,被華納兄弟邀請剪輯出一個導演剪輯版,2007年的時候,又剪輯出了一個最終剪輯版。

可能是因為雷利史考特在1975-1980年這個時期,因為人生的經歷與變化。使得【銀翼殺手】成為了一部探究「生命」的價值與定義的電影,電影捨棄了原作的Android「仿生人」,另外使用Replicant「複製人」這個術語,並且強化了複製人角色的故事厚度,片中的複製人只有短暫的生命,有些甚至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份,被植入了自己沒有的記憶,以為自己是人類,主角戴克是一位厭倦自己工作的銀翼殺手,當他強制複製人退休的時候,心中都充滿了厭惡,他就像是行屍走肉般,在混亂、髒亂的未來世界掙扎求生,壓抑自己的情緒持續的獵殺這些複製人,同時,卻也質疑自己生存的意義。



 

瑞秋想向戴克證明她並不是複製人,因此拿出自己幼年的照片想證明自己是有童年的,然而戴克卻說出了瑞秋從沒跟他人說過的秘密,以證明她不是人。瑞秋默默地流下淚來,戴克說完後也有些後悔:「好吧,這是個爛笑話,你不是複製人,回家吧。」然而,這是一句再也收不回的話。


而相對的,他所追獵的複製人卻展現了對生命的熱情與求生意志,特別是魯格豪爾飾演的羅伊,身為逃亡複製人的領導者,這個角色兼具調皮天真與浪漫詩意,他對自己不在意的人極其的殘忍,他對自己有絕對的自信,但是不滿於自己有限的生命,於是回到地球到處找尋製造他的造物主們,從製造他眼睛的人、製造他的意識的人,到了最後,他找到了製造他的靈魂的人-泰勒,然而泰勒的回應讓他失望,他被告知自己的壽命無法延長。雷利史考特在這場戲所塑造的氛圍非常宗教式,羅伊像個孩子一般低頭跪在泰勒面前,泰勒則是以父親的身分,以充滿慈愛的表情要羅伊接受他無法接受的事實,相似的處理,在他往後的電影作品當中不斷的出現,【神鬼戰士】的康莫德斯與奧里略、【普羅米修斯】當中的大衛與外星人都是,而羅伊最後的選擇,是毀滅他的造物主。



 

羅伊面對自己的造物者,希望能延長生命,然而卻無法如願,百感交集的羅伊最終殺掉了自己的父親。其實,其中一版的劇本當中,泰勒在被殺掉之後,零件從頭顱當中彈出,原來他也是一個複製人。


在電影最後的追逐戲中,羅伊的心理狀態轉變非常的劇烈,一開始,他想要報仇,想要殺掉戴克,可是,隨著死期將近,羅伊開始享受生命的最後一刻,盡情地奔跑、跳躍,面對戴克的逃離,也變得像是貓在玩弄獵物般的遊戲態度,甚至連悲痛這種情緒他都盡情的體會,而在最後,當他看到戴克將要從樓頂墜落的時候,他的眼神又像是在看著渺小的動物,最後他出手救了戴克,身為一個即將死去的生命,他變得愛惜起所有的生命。

救起戴克之後,羅伊在死前跟戴克分享了他對生命的感受:



 

“我曾見過人類無法想像的美,我曾見太空戰艦在獵戶星座旁熊熊燃燒,注視c 射線在天國之門的黑暗裡閃耀,而所有過往都將消失於時間,如同淚水消失在雨中……死亡的時刻,到了。”


電影的最後,戴克帶著瑞秋打算逃走,卻在出門的時候看到了一個摺紙獨角獸,戴克拿起了獨角獸摺紙,眼神從迷惑到醒悟,最後開門離去,這個片段眾說紛紜,充滿爭議,但是我個人的解讀是這樣的:戴克也是複製人,蓋夫是警局派來監視他的人類,蓋夫這個角色從來都不正面與戴克說話,他最常做的事就是折紙,而且這些摺紙都在暗示戴克當下的心理狀態,而戴克的夢境中出現了一隻獨角獸,這個秘密他從未告訴任何人,因此獨角獸的摺紙,暗示了蓋夫知道戴克從未告知他人的秘密。

某方面而言,我也感受到雷利史考特的人生觀,至少,在1980年的時候,他應該是一個不可知論者,對他來說,死後是沒有來生的,在他的許多電影當中,即使主角是被造物,在尋找到創造者之後,也總是驚覺造物主其實不是全知全能的,甚至可能還更加弱小,而羅伊與戴克都在認清這一點之後,選擇活在當下,羅伊的選擇,是在最後的一點時間當中擁抱生命,而戴克則是決定拋棄自己早就不想做的工作遠走高飛。



 

戴克看到獨角獸的片段。


其實,【銀翼殺手】是一部步調相當慢的電影,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年紀只有16歲,當時,我非常的討厭它,覺得這是一部主角懦弱、打鬥戲難看、而且所有的人在房間裡面永遠不肯開燈的難看動作片,直到我22歲,當過兵,吃過一點苦之後,才慢慢喜歡上這部電影,直到我25歲,一位好友離世,我親身體驗、感受到親友生離死別的痛苦之後,我才真正了解這部電影探討的重點是什麼,它述說的是生命的短暫、被壓抑的痛苦與迷惘、以及對於解放生命的呼求,我被電影當中的悲傷氛圍所打動,然而卻也不自禁的感到電影當中的頹廢美感實在是一件很酷的事。

 



 

【銀翼殺手】在1997年曾發行過遊戲,故事劇情是在描述電影劇情之後的事件,由另一為銀翼殺手的觀點,在2019年的洛杉磯繼續冒險。


這部電影不僅影響了我,對於後世的影視娛樂文化也有相當大的影響,瑞秋對於植入記憶,以及戴克對於自己身份認同的疑惑與痛苦來自於菲利浦狄克,日後成為了【攻殼機動隊】中被植入假記憶後醒悟者的痛苦、【駭客任務】尼歐對於自己活在虛擬空間中警覺的故事主體,雷利史考特與席德米德塑造的末世未來世界,則極度影響之後產生的Cyberpunk【電御叛客】的視覺主體,電子遊戲界則更是深受其影響,而范吉利斯為【銀翼殺手】創作的電子音樂,直到現在還是不褪流行,甚至google的手機作業系統android,命名的起源就是來自於【銀翼殺手】的原著小說,而他們的手機型號Nexus,就是來自於電影當中的複製人型號。



 

科拿米製作,小島秀夫編劇的冒險遊戲【攔截者】Snatcher,故事與視覺大量引用了【銀翼殺手】,其實小島秀夫本身就是個電影迷,所以他的作品當中往往都有大量的電影元素。


總而言之,對我而言【銀翼殺手】是一部影響我人生當中最重要的電影作品,但是,我也覺得它是一部需要有點人生歷練,或是感受過生離死別的人才比較容易感受到重量的電影。

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的。



 

【電馭叛客2077】的預告,飛天警車,髒亂的未來街道與女生化人的視覺元素,都是源自於【銀翼殺手】


 



 

為了替2017年上映的【銀翼殺手2049】宣傳,華納邀請了【Cowboy Bebop】與【駭客任務立體動畫特集】渡邊信一郎製作的【Blade Runner Black Out 2022】,當中出現了很多原始【銀翼殺手】元素,無論場景、人物、女複製人的翻筋斗舞動、複製人眼中的紅光、原電影中的角色蓋夫又出場了一次,女複製人與人的愛情,以及鴿子的意象都是。


 



 

由於我個人太喜歡【銀翼殺手】因此不只一次的在個人的談話實況中談這部電影,以上是曾討論過這部電影的對談記錄檔案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聽聽看。


 

 

立即分享

其他文章

全站搜尋